智能氣象站方案包含一個連接的可編程無線設備和一個小氣象站,用以測量環境參數。
設備通過內建傳感器測量氣溫、相對濕度、氣壓、風向和風速、降雨量、降雨強度和降雨類型、紫外線及輻射指數,並將數據傳送到雲端智能氣象平台。
設備計算每一個環境參數的最大、最小和平均值,並允許用戶生成每日、每週、每月報告和圖表。
設備也可以提供傳感器的實時測量,並且根據所取得之數據設置事件、警示和警報。數據可以顯示在變量信息的通知以及使用者介面上。

特點
- 無需額外開發的全面端對端(end-to-end)方案
- 模組化和可擴展性
- 開放式方案,能夠與任何層次(設備、互聯網、雲端或使用這介面)的額外開發整合
- 未來的擴充可包含無限制數量的設備
- 在沒有Datakorum所有智能方案的開發下也可互通
- 方案基於安全通訊網絡(WiFi、GPRS、LTE-NB)
- 可以全天候從任何地點透過任何終端(智慧型手機、平板、PC)訪問
- 透過遠端韌體更新執行未來的功能和版本
- 雲端和設備固定連接,確保實時測量控制
- 可設置接收數據相關的所有類型的警示和事件
環境參數測量設備

設備的主要技術特點:
- 小型氣象站防水防塵等級IP67。
- 防水等級IP65
- 220VAC電源
- 站點傳感器
- 風:風向及風速
- 溫度
- 濕度:相對濕度/ 絕對濕度
- 氣壓
- 降水量:總降雨量、平均降雨量、降雨強度、降雨Y/N
- 紫外線指數
- 輻射
- MODBUS RTU通訊接口,用於變量信息的通知
- 設備透過WiFi、GPRS、LTE-NB直接連接到雲端,無需中間點;包括M2M設備互聯網
- 設備和雲端的智能氣象平台之間透過TCP/IP通訊協議,確保安全性和兼容性
- 在設備與雲端連接失敗的情況下,設備會獨立運作於雲端智能氣象平台外。設備繼續記錄測量值,以及偵測警示,一旦恢復連接,就會立即發送資料
- 除了數據傳送到平台,也可以設置數據儲存的頻率(從每15分鐘到每日)
- 警報依照任何傳感器的測量級別設置。警報會立即回報給雲端智能氣象平台以協助行動。
智能雲端氣象平台

平台技術特點:
在物聯網(IoT)產業中使用的主要標準
- 設備和雲端平台之間使用MQTT通訊協議
- 使用MySQL數據庫將數據快速且輕鬆地轉移到其他雲端平台
- 用於使用者介面的REST-API伺服器,確保與主要智慧城市平台(FIWARE、ThingWorx、Sentilo……)的整合和兼容性
通訊以三種獨立模式同時進行:
- 事件模式:當裝置傳感器偵測超出用戶設定的預設值,會立即發送數據。
- 資料記錄器模式:被設備記錄的測量值會定期發送(每個間隔的最大值、最小值和平均值)。測量值被傳送到雲端的間隔和週期可以設定。
- 連線監控:雲端會監控設備保持連線狀態,可以設定監測頻率,這同樣適用於設備斷線的情況下在雲端平台進行的操作。
如果與雲端連線失敗,設備會儲存傳感器所持續進行的測量。
雲端平台托管在遠端伺服器上,該伺服器可為現有的所有安裝以及未來的擴充提供服務。
使用者介面

我們有兩個商業軟件方案:
- 手機App:於安卓及iOS系統上開發,作為進入/存取控制設備的維護、設定和調適工具。
- 網頁應用程式:設計為控制和管理工具。